“以前在中山本地一年能有100萬元的訂單就非常不錯啦,今年預計有超千萬元訂單!5月17日,中山市八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晏昌榮告訴記者,今年中山本地訂單會有十倍增長,這主要是享受政策帶來的紅利。2016年5月8日是國務院推出《中國制造2025》一周年的日子。在晏昌榮看來,2015年以來,中山裝備制造業的激情已被點燃。

政策紅利釋放,有效激發了工作母機設備生產商的研發熱情。記者 文波 攝
■“一口氣”接了超千萬元訂單
“韓派電器一條生產線,8臺Y28-500噸油壓機設備;頡榕汽車單升機成型生產線5臺設備;長富五金制品因擴產需求購置4臺設備;元登系統照明1臺設備;駿偉金屬4臺設備;廣東德豪、志興環保等在談……”
用“紅火”來形容八達今年前5個月的生意最恰當不過了。晏昌榮聊起上述這些“家門口”的生意一臉笑意!吧厦孢@些訂單來自黃圃、三鄉、五桂山等鎮區,都是中山本地企業,以前我們主要做外省,諸如福建、江蘇、上海等,中山本地生意不多!
晏昌榮說,《中國制造2025》推出后的一年來,他們的生意也確實好了很多。據他提供的一份業務單顯示:截至5月16日,公司總訂單為1700多萬元,其中1至4月產值(已交貨)已達700多萬元。其中光中山企業已下訂單就接近700萬元。
晏昌榮認為,訂單火爆的原因除了政策紅利之外,還有就是企業機器換人的激情點燃了,再加上一些小的設備生產企業經過一番淘汰之后,整個行業“減肥”了很多,競爭更趨健康。
政策帶來的紅利,廣東碩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帆感受很深。張帆介紹,碩泰是2015年1月簽約落戶中山的,當年3月把總部從青島搬過來,2016年1月12日正式啟動。令張帆意料不到是:碩泰原本計劃今年全年完成3750多萬元的產值,沒想到前5月份就達到了這個數,提前半年多完成全年計劃。
在張帆看來,中山對智能裝備需求很大,過去設備主要依賴深圳、東莞等廠家提供,隨著中山工作母機系列政策的出臺,本地生產與使用設備的企業都有“甜頭”可嘗。
■國內設備與國外同臺競爭
早在2015年,中山市出臺了《關于促進工作母機類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本月市經信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山市工作母機入庫企業名單,我市有93家企業入庫。目前,全市共有工作母機入庫企業316家。全市經省認定的工作母機企業有120家,其中省骨干母機企業達85家。
張帆告訴記者,這兩年來,他跑了長三角、珠三角、東三省等不少城市,發現中山對工作母機的支持力度在全國是數一數二的。比如,中山企業購買本地工作母機產品用于技術改造或增資擴產,按不超過購買價格的30%給予補助,單個項目最高500萬元。
晏昌榮介紹,八達機械制造是我市第一批工作母機企業,已有客戶享受到上述政策。他舉了一個例子:三鄉有一個客戶買了8臺設備,總價值312萬元,按上述政策可以拿到了93.6萬元的補貼,相當于購置8臺設備實際只需支付218.4萬元。
這一政策有效激發了需求方熱情,同時也增強了設備生產商的研發投入熱情。中山市津上同程數控機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綿軍介紹,現在國內工作母機生產廠實力慢慢上來了,由于產品性價比提高,國產設備越來越好賣。
津上同程公司2006年成立,起初生產普通的數控機床,直到2014年才轉向研發生產可使用一次性裝夾完成車、銑、鉆要求的復求零件加工的“走心機”設備。從普通數控機床到“走心機”,津上同程開辟了一片藍海。
姜綿軍給了記者一組數據:目前,國內做普通數控設備的企業有好幾萬家,而生產走心機設備的,在中山只有津上同程一家,珠三角只有3家,而且精密水平與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2015年,我們花了上千萬元從日本購進三臺工作母機,以提升自身生產設備的能力,現在我們的走心機設備可以用來生產精度0.005mm以下(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百分之一)的產品,廣泛應用到手機、精密儀器、軍工、醫療等行業,沒有技術實力是沒辦法做到的!
姜綿軍介紹,2006年前,國內走心機每月的市場需求大概在5000臺左右,這幾年受到沖擊,今年的市場需求大概為1500臺/月,過去70%是進口設備,國內生產設備只占30%市場份額!拔覀兊哪繕耸钦紘鴥仁种坏氖袌,每個月銷售100臺左右,3年內達到每月銷售200臺,致力打造國內走心機CNC機床第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