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零下5度,寒風凜冽,西北油田雅克拉集氣處理站儀表風操作臺上,兩個紅色的身影在忙碌著。
他們一個手持液氮瓶,一個半蹲著觀察水露點檢測儀的目視鏡!坝辛!析液了!零下60度!彼麄z交換觀察了一下,討論片刻,露出微笑,準備收工。
至此,儀表風氣動閥氣源水露點檢測工作順利結束,雅站冬季安全生產又添了一道屏障。
2017年,他通過人才引進從中原油田來到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氣廠采油氣管理一區,擁有十年儀表技術經驗的他,面對全新環境,努力學習適應。他,叫宮大印。
2017年,他從干了四年的管理一區設備崗調整到儀表崗,新的崗位,新的目標,新的挑戰,他下定目標,讓自己羽翼漸豐。他,叫王建。
兩股新鮮血液碰撞到一起,一觸即發,他倆很快組成學習搭檔,一同向管理區資深儀表骨干學習現場!靶男南嘞А钡乃麄,一同探討問題,一同攜手共進,讓自己從“新手”變“大拿”。
他們是相同的,又是互補的。
一直從事儀表專業的宮大印專業知識和現場經驗自然比王建豐富許多,他成了王建的儀表“導師”。
曾經在設備崗錘煉過的王建對35口單井和雅克拉集氣處理站各類設備了如指掌,為初來乍到的宮大印提供了熟悉裝置設備的強大助力,他成了宮大印的設備“點讀機”。
宮大印工作細致,敢于嘗試;王建思維活躍、考慮周全。在相互探討學習中,他倆搭配的默契度越來越高,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過硬。他們組成“智囊小分隊”,穿梭于儀表、通訊間,成為管理區的儀表組合之“黃金搭檔”。多次共同完成管理區信息化建設重點工作。
今年7月,針對單井自然遞減、地層壓力下降導致井下安全閥、地面安全閥的設定壓力值偏高,井口液控柜漏點增多,他們駐守30口氣井,將安全壓力調成合理數值,一次性解決單井安全環保問題。9月,他們對34口單井的信息建設進行標準化改造,將監控、照明裝置全部布置到井場儀表間上方,優化鎖定攝像頭和探照燈的具體方位,實現了井場設施監控360度無死角。11月他們高效完成了新井YD1-2H井開井前信息化建設,做好計量撬數據遠傳,對流量計進行調試,確保這口日產油43噸,天然氣3萬方的高產井計量數據精準無誤……
他們發揮各自優勢,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為雅克拉集氣處理站信息化建設添上“創新之筆”。
8月的一天,宮大印看到雅克拉集氣處理站生產班班員每個星期都要去離球罐400米遠的水源井手動起泵、停泵,對消防水罐進行人工補水。烈日下,來回辛苦,費時費力,而且這種人工操作還存在消防應急儲備供給不及時的安全隱患。
他靈機一動:“何不加裝一個智能補水系統呢?”他找到王建提出創新想法,贏得了小伙伴的拍手稱快。上級研究同意后,他們立即決定對水源井加裝自動起泵、停泵裝置,并聯鎖消防水罐液位,通過設置低水位和高水位,實現“低起泵、高停泵”的自動補水功能。
一邊兼顧中控室系統操作,一邊進行現場調試,宮大印現場經驗豐富,于是由他主控現場,王建則主操中控系統。但是,王建立馬發現了問題,中控DCS系統已經負荷很大,如果將控制程序導入進去會加大負荷而造成系統不穩定,他和宮大印討論解決辦法。
宮大印想了想,說:“模擬量輸入安全柵倒是可以幫我們實現水罐液位現場控制!薄澳敲,我們只需要布線讓中控能夠監控泵的開關和液位的高低!蓖踅ㄅd奮地說!皩︻^,一點就通!哈哈!”宮大印調侃王建道。
在“黃金搭檔”的共同努力下,一套科學的消防水罐智能補水系統應運而生,前后只花了三天時間。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儀表技術的道路需要不停的學習!蓖踅ㄕf。
“創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于點滴的智慧積累!睂m大印說。
在相互學習、相互扶持的這兩年間,王建和宮大印堅守各自的信條,共同自主完成了大大小小現場儀表維護和故障處理百余次,提出雅站冷水機組控制電路改造等改善經營管理建議6條,創造了十分可觀的效益。他們成為管理區一對名副其實的儀表技術“黃金搭檔”。(西北油田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