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煙臺高新區,有這樣一家企業,它深耕流體機械裝備領域二十余載,以“打破國外壟斷”為使命,用一項項硬核技術在科技創新路上“披荊斬棘”,它就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煙臺龍港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從“跟跑者”到“領跑者”,龍港泵業的每一步都鐫刻著創新的力量,也是煙臺高新區堅守“科技立區、工業強區”的發展理念的生動寫照。

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勇當國產替代“破局者”
作為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的甲級供應商、能源裝備國產化替代的中堅力量,龍港泵業始終將“解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視為戰略支點,聚焦“卡脖子”領域實現技術突圍。面對日本荏原、瑞士蘇爾壽等國際巨頭在二氧化碳管線增壓泵、立式屏蔽泵領域的技術壟斷,龍港泵業沒有退縮,企業聯合山東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組建創新聯合體,針對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領域關鍵裝備——二氧化碳管輸增壓泵展開攻關。通過3個月協同作戰,成功攻克葉輪表面復合減阻、長泵軸超深冷磨削等技術瓶頸,效率、振動值等指標超越國外競品,實現國產裝備首次在百公里級CO2輸送管道中的規;瘧,已輸送CO2超80萬噸。企業先后獲得“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山東省技術裝備首臺(套)認定等榮譽,省內石化市場占有率達32%,產品覆蓋核電、環保、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
打造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構建協同攻關“強生態”
龍港泵業的創新基因,源于其“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企業以“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柔性引智模式,匯聚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江學者、藍色產業領軍人才等,形成技術決策的“最強大腦”;自主培養高級工程師4人、中級工程師6人,并創新實施“校企雙導師制”,與山東大學、煙臺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實現人才供給的“自我造血”。龍港泵業以“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驗證”模式,與高校開展深度產學研合作,目前已產出38項發明****,參與制定5項國家標準。比如,在CCUS增壓泵研發中,山東大學負責低溫高壓轉子動力分析,浙江理工大學構建流場仿真模型,企業則主導工程化設計與測試,三方優勢互補,實現“實驗室成果”到“產業化應用”的無縫銜接。
前瞻布局戰略新興領域,開辟產業發展“新篇章”
創新永不停歇。為解決我國發展先進核能技術及關鍵設備產業化的“卡脖子”難題——高溫液態金屬循環泵長期受困于過流部件腐蝕失效、壽命短、振動噪聲大、可靠性差等技術壁壘,龍港泵業聯合山東大學、國科中子能研究院等科研力量,開展腐蝕機制、減振降噪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預期研發出低噪聲長壽命泵產品,建成年產100套的生產線,形成“研發一項技術、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個鏈條”的倍增效應,實現先進核能、高溫儲能等領域示范應用。通過技術突破與產業化布局,龍港泵業還將繼續填補國內空白,帶動形成高端制造產業鏈,為煙臺打造千億級核能源產業集群、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核心裝備支撐。
“核心技術靠化緣要不來,花錢買不來”,龍港泵業從打破國外壟斷到引領行業標準,從單一技術攻關到全產業鏈協同,從“技術突破”到“產業輻射”的創新之路,正是我國中小科技企業走向科技領軍企業的縮影。在煙臺高新區長期以來打造的科技創新良好生態的“精準澆灌”下,這家高新技術企業正以科技為筆、以創新為墨,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書寫更多“中國創造”的傳奇,讓“中國泵”成為世界舞臺上的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