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好的產品,卻得不到廣泛應用,真是可惜!”位于上虞的浙江春暉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貝正其,近來時常為公司研發的一項新產品難以大規模應用而心有不甘。
貝正其所說的新產品,是國家大型機械工業企業春暉集團的工程師們歷時三年多,在2006年9月研發成功的空調配件——雙向熱力膨脹閥。
中國家用電器檢測所多次測試發現,雙向熱力膨脹閥能通過自動調節制冷劑流量實現節能省電,裝了這種閥的空調制冷量平均提高12.1%,每臺空調平均可節電5%以上。
可別小看這5%,2006年全國家用空調保有量為2億臺左右,總裝機容量在3億千瓦左右,據專家估算,如果這項新技術能應用到國內所有家用空調上,一年的節電量可達75億至150億千瓦時,這相當于葛洲壩水電站一年的發電量。
盡管其功效得到公認,廠家也不遺余力地推介新產品,但這一新產品如今卻依然叫好不叫座,難以實現產業化生產。
由于加工工藝較原有配件復雜,每個雙向熱力膨脹閥的價格要比老配件貴10元到13元。然而就是這十幾元錢,卻成了節能膨脹閥邁不過的“坎”。
2006年10月,貝正其帶隊到廣東某空調大廠推銷產品,該公司的工程師說:“我們天天在研究如何提高空調器的性能,沒想到你們一個膨脹閥就做到了!钡,當公司高層聽說因此要增加成本時,他們猶豫了,說要“研究研究”,一直到現在還沒有下決心。
據了解,“春暉”第一個想到的是本省的一家大型空調企業,雙方甚至在研發期就有所合作,但這家企業考慮到成本及新產品的配套投入最終打了“退堂鼓”。
其實,裝有這種節能配件的空調,雖然貴一點,但消費者用幾個月,省下的電費就不止十幾元錢,廠商增加的成本完全可以在零售市場上獲得回報。一位業內人士說:“關鍵是國內空調產業產能過剩,過度競爭,一些空調生產企業沒有足夠的公益意識和遠見,還滿足于控制成本、打價格戰,而不是依靠創新占領國內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