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迪特泵業生產基地日前落戶臨城工業園區,總投資1億元現已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年產水泵10萬臺,年產值可達10000萬元,利稅6000萬元。這是該縣水泵產業的又一“龍頭”,將為全縣水泵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化升級增添新的活力。
臨城水泵生產始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該縣的傳統優勢產業,水泵企業達到40余家,年產各種水泵10萬臺,產值超億元。但是橫向與外省先進地區相比,臨城水泵仍是小規模、大群體的落后生產模式。在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水泵產業升級改造勢在必行。臨城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轉變“小、低、散”的發展模式,培育龍頭、擴大規模,叫響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力爭通過幾年努力,建成華北最大的水泵生產基地。
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實施典型帶動。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對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先導作用。該縣下大力氣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臨泉、普樂、興臨等骨干企業,引導企業積極對接國內大型水泵企業,實施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實現水泵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專業化,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優質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目前,臨泉水泵已實現和上海凱泉公司、海泉供水技術公司聯合技術開發,生產高壓電機和高樓供水設備等,邁出了“融資、融技、融智”的發展步伐。
規范行業生產,實施品牌戰略。以往分布于該縣各鄉鎮的小型水泵企業、攤點缺乏品牌意識,產品大都“貼牌”銷售,由于質量、價格不一,造成縣內水泵行業無序競爭,整體聲譽受損。為消除這種現象,該縣重新組建了泵業協會,指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并依托省著名商標“臨泉水泵”,對產品進行統一研發,統一檢驗,統一銷售,統一打造品牌,實現“聯船出!,形成產業規模,打響“臨城制造”,提高臨城水泵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建設高標準水泵工業園,拓展行業發展空間。為了做大水泵產業,該縣在縣城新區規劃了水泵工業園區,高標準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并出臺土地、稅收等多項優惠政策,吸引縣內水泵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園區。目前已有27家水泵企業報名入駐水泵工業園,投資上億元的迪特泵業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將以先進的技術、超前的理念,引領全縣泵業“脫胎換骨”,由小做大,由散變聚,由弱變強。
本文關鍵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