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吉林油田川南配置區自205H76井場,智能傳感器正以每秒5次的頻率采集著井口壓力、溫度和流量數據,并將這些數據通過高速數字鏈路實時傳輸至3000公里外的吉林油田數智指揮中心。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在川南配置區已建成智能井65口、智慧場站15座,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正讓天然氣開發“耳聰目明”。
吉林油田在川南配置區開發中,錨定“勘探開發數字化、生產運行智能化、經營管理平臺化”目標,將數智化基因融入每一個建設環節,為生產安上“千里眼”“順風耳”,效益建產步伐全面加快。今年前4個月,川南配置區天然氣產量超計劃運行。
川南配置區統籌“兩化”布局,自建設初期起,所有井站就按照“智能單井、智能場站、智能管線”標準來進行頂層設計。川南配置區與長城鉆探工程技術研究院共建EISC智能平臺,開發出鉆井參數實時監測、壓裂遠程指揮等十大功能模塊,實現地質、工程、生產數據“云上協同”。同時,聯合油田數智技術公司,共同攻關物聯網系統,突破了多品牌PLC/DCS系統兼容難題。在管理創新上,吉林油田積極構建“數據驅動決策”機制,實現生產經營指標全部在線化,9類34項業務實現“一網通辦”;鉆井設計、壓裂方案等6類技術文件網上審批率達100%;新井部署周期從45天縮短至20天,儲層改造方案優化效率提升30%。
目前,川南配置區所有氣井的實時數據都可“云端”匯聚,天然氣生產效率效益實現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