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已久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正逐漸浮出水面。
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在北京大學一場演講中透露,未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將從盯住國際成品油價格的辦法,改為盯住國際原油價格,“從直接接軌,變成間接接軌!
此前,10月17日-18日,國家發改委召集地方發改委以及多家石油公司等相關部門在成都召開內部會議,會議的議題正是備受關注的國內油價調整與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問題。畢井泉的講話頗有對此項改革思路的總結之意。
而這顯然不是全部。據悉,以此為核心,中國石油管理機制改革也將漸次展開,構成綜合一攬子的改革。
改革大思路浮出水面
畢井泉的講話進一步證實了此前多方渠道關于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基本思路的傳言。
據悉,國內現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如下:以上月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場的一攬子價格加權平均值為定價基礎,根據基本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等,形成由國家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成品油零售基準價。只有當三地成品油加權平均價格變動幅度超過8%時,國家發改委才會重新確定國內成品油的零售基準價。
按照畢的說法,改革的思路是要改變國內油價盯住國際成品油價格的辦法,轉以盯住原油價格!熬褪菑闹苯咏榆,變成間接接軌!彼f。
上述做法的好處是,可以讓國內的成品油更快地接軌國際。在西方國家,一般成品油隨著原油變動的滯后期約為1個月左右。
“這比之前盯住國際成品油價格的思路會更合理一些!笔瘜<、北京異構石油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薇對本報記者說。
陳薇分析,最初有關部門考慮參照國際成品油價格的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對中國國內季節需求、市場需求等因素難以考慮其中,因為定價完全是根據三地的價格來定!斑@樣的話,我們煉廠的利潤就將非常高!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則表示,以原油價格為參照可以“從源頭解決煉化企業的虧損問題”。
然而,原油價格并不唯一!笆歉鶕M口的實際到岸價格還是根據期貨報價?”采訪中,專家更傾向于按照進口實際到岸價格!耙驗楝F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是一兩種代表性原油的期貨報價,而我們實際上進口的平均價格要比期貨價格低。在價格上漲的過程中,期貨價格會遠高于現貨,反之,如果價格下跌,期貨低于現貨價格!标愞闭f。
在她看來,目前的任何一種方法都會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因為不是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