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工信部《機械基礎零部件產業振興實施方案》的頒布和去年底工程機械高端液壓件協同工作平臺籌備機構成立,中國對液壓件等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的專項攻堅戰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表示,改變液壓件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實現主機與配套同期發展將為中國機械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核心部件受制于人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企業在工程機械各個細分領域幾乎都實現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液壓件、發動機、電控系統三大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缺失一直制約著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大步走向國際市場,并造成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長期大而不強的局面,使中國工程機械產業超過七成的利潤被國外零部件巨頭攫取。 沙寶森認為,進口零部件不僅占據了工程機械整機成本較大的比重,而且還使這些關鍵部件的及時供應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 在工程機械液壓件、發動機、電控系統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液壓件技術是中國工程機械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在挖掘機高壓大流量液壓裝置方面,國內挖掘機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還難以滿足國內挖掘機主機企業的配套要求,于是挖掘機核心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還吞噬了我國挖掘機行業大部分的利潤。 中國的國產液壓件零部件技術薄弱,與世界知名品牌同臺競技時明顯處于下風,于是在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就有“得鑄造者得液壓,得液壓者得天下”的說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徐工集團走“市場換技術”路線,與美國工程機械巨頭卡特彼勒在山東組建挖掘機合資公司,但由于技術消化和創新較慢,在液壓件技術方面難有較大的技術突破。于是徐工集團通過并購的方式希望實現技術突圍,先后收購兩家擁有高端液壓件制造核心技術的歐洲企業。 當前,跨國巨頭德國力士樂公司在全球液壓件產品的銷售額超過了中國液壓行業的總產值,凸顯出中國液壓技術與國外的巨大差距。為了控制中國市場,力士樂公司給中國企業的供貨周期為88周,這就意味著中國企業現在要決定2013年的液壓產品采購量。在工程機械行業市場變化很大的情況下,這樣的霸王條款意味著中國企業要自己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在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市場萎縮時,力士樂公司卻要求中國企業在4個月內必須提貨,逾期不提者定金不退。當液壓產品供應不足時,力士樂公司又單方面延期交貨,自行決定少量的補償金額。這導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在關鍵部件上都有一種被“卡脖子”的挫敗感。
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泵閥網”的所有資訊,版權均屬中國泵閥網所有,轉載必須注明來源:中國泵閥網,http://www.shunziyi.cn。違者必追。 2、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