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平,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師,47歲。他獨創的數控機床加工工藝,突破制造“瓶頸”,參與研制的新產品打破國外壟斷,多次參與“神舟”系列火箭零部件制作。
曾獲榮譽
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第十屆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命名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去年底,國內知名上市公司魯西化工準備對廠內的氣化爐裝置進行國產化改造,找到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在接到任務后,公司指派劉平參與“高級定制”此批設備,以替換在該公司內運行多年的國外產品。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相當“苛刻”的訂單——不到10個月時間,要生產出近100種各類型號的產品,有的產品甚至只需生產一兩件,這對劉平團隊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是劉平敢于面對挑戰,因為在他近30年的車工生涯中,他生產的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較高下并非第一次。
每年生產加工各種規格品種的疑難雜件300余件
2011年以來,劉平先后參與研制了HVH黑水閥、高性能調節閥、VFR凸輪繞曲閥等新產品。
在上報市經信委的材料中,專家對他參與研制的黑水閥給予了如是評價:“該產品性能與國外公司產品相當,具有耐磨、耐沖刷、使用壽命長、現場維修方便等功能,將大大提高川儀在煤化工行業的競爭能力,打破國外產品在此領域一統天下的局面!
劉平的高超技藝,是在日積月累的感悟中磨練出來的。
“車床被認為是‘萬機之母’,幾乎所有的加工都可以靠它完成!眲⑵秸f,他1987年從四川儀表技工學校車工專業畢業到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上班后,就迷上了看起來粗壯、操作起來千變萬化的設備——機床。
劉平從廠里的老師傅那里得知,“車工全靠一把刀”。他在刀具刃磨和工藝消化吸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在短短幾年內煉就了在金屬上雕刻的好手藝。模具、異形件、多頭梯形螺桿、薄壁件、細長軸的加工,鉆頭、刀具的刃磨等技術都是他的絕活。
因為有的調節閥零件精度誤差要求在0.01毫米以下,很多車工在工作中“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不敢在原來的加工工藝上做文章。劉平卻與眾不同,他敢于創新。
2001年,劉平調到了新成立的數控車間。除了啃書本,他還養成了一個習慣:一有空就站在數控機床前,研究它的結構、工作原理。這也使得他在面對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的零件時,敢于積極修正技術參數和工藝流程,反復調試程序,直到加工出合格的產品。
憑著心靈手巧和大膽鉆研,劉平平均每年完成定額生產任務的200%以上,加工各種規格品種的疑難雜件300余件。不僅如此,他的質量指標達到99.9%——也就是說,每生產1000件產品,可能報廢或者出現瑕疵的產品只有一個。
多次攻關解決“神舟”火箭零部件制作難題
2003年,劉平隨廠領導到四川某地考察,當看到當地的軍工產品時,劉平脫口而出:“這個產品比較適合在我們的數控機床上加工!避姽挝粚Υ藢⑿艑⒁,經與劉平進行技術交流之后下了試制訂單。
做這批產品并不輕松。在訂單中,有一個火箭噴火裝置的尾部噴管,單邊壁厚1.3至1.5毫米,長180毫米,曲面、斜面較多,加工難度很高。劉平花費了一天的時間調試加工工藝,并自磨刀具減少加工過程中的零件變形,在短短3天內完成了整個產品的試制工作,軍工單位非常滿意。由此,川儀調節閥公司與“神舟”系列火箭結下不解之緣。
劉平帶領其團隊多次攻關,攻克了“神五”到“神九”運載火箭的零部件制作難題。其中,要數延氣管的制作最為艱難。
延氣管外圓直徑5.2毫米,上面需加工一個直徑4毫米、深度22毫米的孔。直徑4毫米什么概念?相當于一支香煙直徑的1/2。要在橫截面如此小的金屬管上,深挖一個孔,并且技術要求只能用鏜削加工,這是很多車工不敢下手的挑戰。因為這個零件的加工還有粗糙度(粗糙度即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較小間距和峰谷所組成的微觀幾何形狀特性)要求。一旦操作不慎,整塊材料就會報廢。劉平用兩天時間自制出一個只有牙簽粗細的刀具,成功解決了這個難題。
“車工就像藝術家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眲⑵秸f,他接到任務時總喜歡先研究圖紙,看以前的工藝、程序和加工方法有無可改進之處!把鄣、手到、心到,自己加工出的產品才有生命和活力!
作為川儀股份的首席技師,劉平對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的作用不言而喻:他帶徒傳藝,并參與完成高壓球閥、三偏心蝶閥、黑水閥等新產品試制和批量生產的工藝技術攻關,年均創造經濟效益2000萬元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與他的直接參與或指導團隊操作完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