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2.28%,這是個始料未及的數字。
從1~5月份的統計數字來看,重型機械行業2007年上半年可謂發展迅速。記者了解到,部分重機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企業對自己的長期發展潛力有足夠信心。他們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重機企業在產品、資金等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而這些進步足以支撐其繼續發展壯大并逐步與國際對手一較高下。
產品:絕非簡單重復
重型機械行業各個企業之間產品重復的情況很多。例如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以下簡稱一重)和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以下簡稱二重),這兩個都側重于冶金軋制設備的生產,大連重工•起重集團(以下簡稱大起大重)和太原重型機械集團(以下簡稱太重)都在起重設備方面有所長。既然生產的是同類產品,那在市場中就會有競爭。
過去重型機械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時有發生,但現在情況大大不同了。一位企業老總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已經開發出自己的特色產品,在市場中找對了路子,當遇到和同類企業競爭的時候,通常都能做到知己知彼,雙方都明白這個產品更適合哪家企業做,不會去惡意爭搶,有時候還能在一個大的訂單上進行合作,實現雙贏。
說到特色產品,每個重機企業都能擺出屬于自己的第一的、叫得響的產品。比如太重,它在原來重點生產起重設備的同時已經成功轉型“煤化工裝備”。太重設計技術中心副主任王首成告訴記者,目前太重是國內惟一、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生產斗容量2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礦用挖掘機的企業。去年,太重自主研發的27立方米挖掘機,打破了外資企業壟斷大型機的局面,這樣的產品在國內外露天煤礦的應用前景非常好。今年年底,太重將推出35立方米挖掘機,進口替代和出口潛力都很大。太重與中煤集團簽訂了兩臺55立方米大型礦用挖掘機的生產制造合同,目前正在開發研制中。
如今太重已經不僅成為我國最大的起重設備生產基地,而且還是最大的挖掘設備生產基地、最大的航天發射裝置生產基地、最大的大型軋機油膜軸承生產基地等。這些“最大”就證明了太重的實力,而這些是其他企業難以相比的。
再如北方重工機械集團(以下簡稱北方重工),這個由沈陽重型機械集團(以下簡稱沈重)和沈陽礦山機械集團(以下簡稱沈礦)組合而成的大型重機企業生產的全斷面掘進機堪稱國內第一。原沈重集團副總經理趙凱軍告訴記者,掘進機已累計訂貨19臺,銷售收入超過18億元。前段時間,北方重工收購了法國的掘進機企業NFM,為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再添助力。今年,北方重工還啟動了具有國際最先進水平的全斷面掘進機實驗室建設,準備打造國際一流的研發體系;加強核心部件開發設計、關鍵加工制造技術、新材料、裝配調試等綜合技術的研發,全面掌握盾構機的核心技術。
此外,首套7.63米焦爐設備熱試車成功標志著大起大重在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搶占大型焦爐設備市場制高點上贏得了先機。
大起大重開發生產焦爐機械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自主技術。新開發設計的焦爐機械因具有環保節能、產量高、占地面積小等優點,很受各鋼鐵企業的青睞,將成為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焦爐機械更新換代的首選設備。
有關專家預測,國際上一些較發達國家的鋼鐵企業的焦爐設備也進入了換型期,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加?梢哉f大起大重開拓國際市場正當其時。
市場:贏在獨到眼光
這幾年重機市場的蓬勃發展為重機企業的良性循環奠定了基礎。說到開拓市場的手段和眼光,記者認為,中信重機集團(以下簡稱中信重機)應該給同行不少啟示。
先說中信重機的市場眼光,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就是一個充分的體現。當年中信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重機)就以獨到眼光和前瞻意識投入資金研發產品,那時看似冒險的舉動,而今成了利國利己的大項目。